机场,记录了我们每一次出发和到达。一座优秀的机场,能够让人安心地出发,愉快地到达,甚至还拥有着让人对一座崭新的城市产生好印象的魔力。
对热爱旅行的建筑师或建筑学学生来说,机场,也是旅行中必须关注的一种建筑。以下9座迷人的机场,横跨欧亚美三大洲。从现代主义的代表,埃罗·沙里宁的纽约JFK机场TWA中心,到高技派的力作,伦佐·皮亚诺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理查德·罗杰斯的马德里机场T4等等。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这些迷人的机场,等待着你去体验与发现。2018,你做好准备出发了吗?
环球航空公司飞行中心(TWA Flight Center)又称纽约肯尼迪机场第五航站楼,1956年由埃罗·沙里宁设计,1962年投入使用,2001年关闭,2005年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之一,目前计划被改造成为酒店。
建筑外形像一只展翅的大鸟,寓意翱翔,是沙里宁有机建筑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屋顶由四块混凝土壳体拼搭而成,只在几个点相连,空隙处布置天窗。室内空间也大量使用了曲线元素,造型流畅、优美。
在51岁去世之前,沙里宁设计了两座著名的机场,除了准备被改造成为酒店的肯尼迪TWA中心之外,还有一座就是依然在使用当中的华盛顿Dulles机场。这座拥有着油画布一般的混凝土屋顶的机场,让人看一眼便印象深刻。除了“飞翔”的寓意之外,Dulles机场的浅色纪念碑式造型,也有与华盛顿城市里众多纪念碑遥相呼应的意思。
开放逾30年,建立在人造岛屿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依旧保持着世界最长航站楼的记录。这座获奖无数的机场,由高技派代表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与结构工程师彼得·莱斯合作完成。
它是继1991年诺曼·福斯特的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 London Stansted Airport)之后,又一座继承并发展了沙里宁“大屋顶”概念的机场。关西机场的曲线屋面看上去就像是潮起潮落的海平面,在结构上,屋面在中央的本馆部分采用了由支撑于柱子上部的变截面刚绗架,呈两边不等出挑,由此形成建筑形态上最主要的动态表现。
说起机场,不得不提及的一位建筑师就是诺曼·福斯特。1991年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横空出世,改变了游戏规则,之后的25年,伦敦的高技派建筑师一发不可收拾,伴随着航站楼作品遍布全球,他们也因为其革命性、令人渴望的设计而备受推崇。
福斯特有三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场作品,一是引领了当时新潮流的斯坦斯特德机场,可惜因为后期的不断改造,如今看起来也不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二是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但有些刻意使用中国元素的嫌疑;三是1998年完工的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至今为止还保持着良好的使用状态——平静又不失韵律感的拱顶,能够看见山与飞机的落地玻璃窗户,良好的采光等等。
由高技派的另一位代表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事务所设计的马德里机场,是曲面型屋顶的又一个代表。屋顶由众多巨型“Y”字型钢柱支撑,钢柱被刷成了各种明亮的颜色;四周墙面均为巨幅落地玻璃,屋顶则设计了众多圆型玻璃天窗。大厅内的主色调呈米黄色,如波浪般起伏的天花板用经过防火处理的一根根长条竹片装饰。
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光,既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又使厅内的光线柔和,令人赏心悦目,体现出设计者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此项目获得了2006年的斯特林奖(Stirling Prize)。
11.5万平方米的挪威首都奥斯陆机场扩建项目由当地的Nordic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该项目的设计为可持续发展设定了新的标准。作为竞赛获奖项目,设计使用雪为冷却剂,并因此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等级评定BREEAM的“优秀”机场建筑。
明亮、干净、温暖,是奥斯陆机场给人的第一感觉。扩建后航站楼面积增加了一倍,新增一个长达300米长的长廊。新设计延续了该公司1998年设计的原有机场永恒和简洁理性的建筑表达,同时引入了新的设计元素来增强乘客体验。Nordic也更新了坐落在机场中心地带的火车站,让70%的乘客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机场。
与经常以“飞翔”作为比喻来设计的机场不同,新加坡樟宜机场显然更注重“在地”的感觉。拥有便利的服务设施、明亮的垂直花园、实用的交通流线的樟宜机场,已经连续几年被Skytrax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2008年,美国建筑事务所SOM为樟宜机场设计的T3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航站楼最令人称叹的特色之一是头顶的照明调节系统,由玻璃天窗和数千块铝制百叶构成。白天,由传感器驱动的百叶会限制直接射入的阳光,让室内布满散射光线。夜晚,百叶将灯光反射出去,以保证统一的照明效果。这项精密技术不仅降低了照明和制冷成本,还平添了一丝美感。
机场由Grimshaw设计事务所与Ramboll和Pascall + Watson团队共同设计。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实用性、可操作性、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关注所有因素都倾注其中,并为建筑打造更多的形式和空间。
最终,新航站楼的屋顶和表皮的设计适应了该城市极端恶劣的气候,包括极端的冬天暴雪天气。机场黄铜屋顶结构让人想到表现主义建筑,它们闪烁着微光,令人叹为观止。
巴塞罗那机场新的1号航站楼于2001年完工,设计者是西班牙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尔(Ricardo Bofill)。1号航站楼的开通巩固了巴塞罗那机场作为欧洲十大机场之一的地位。RBTA设计了一个光滑的剑形结构,大厅在翼状屋顶下,通过线性天窗接收光线,从地板到天花板的玻璃墙也被自然光所充斥。建筑的透明给游客提供了可以观看飞机跑道,大海和绿色植物的景观。陶瓷瓷砖天花板融合了直线和曲线形式稍微拱起,被称为“天空中心”。
参考资料:
[1] “从机场出发!为什么一群“伦敦佬”统治了机场设计?”,有方
[2] The 10 Best Airports, Rowan Moore, the Guardian Magazine
版权声明: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文图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行走中的建筑学全年阅读量最高的10篇文章 | 2017盘点
下一篇:两个最懂巴西建筑的人来了!| 巴西建筑学术周1月8日-12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