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解密影响和感动李兴钢的十二个建筑 | 有方讲座9场实录

解密影响和感动李兴钢的十二个建筑 | 有方讲座9场实录
张远博 | 2014.06.09 16:02

xc 17 1

xc 14 1

 

导言

6月7日下午3点—6点半,李兴钢讲座《十二匠造——那些旅行中感动和影响我的建筑》在有方空间举行,通常最多只能容纳200人的场地,涌进350余人,场地各个通道挤的水泄不通。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讲座中,100余人站着听完全场。

现场听众戏言,来有方听讲座,对膀胱是考验——人多到无法上厕所;另有听众表示,她和身边的小伙伴,追有方的讲座像追剧一般……

本场讲座是有方“行走的建筑学”系列讲座第7场。李兴钢从他的二十多年的建筑之旅中,按时间顺序挑选出最曾受之感动与启发的十二个建筑和它们背后著名抑或无名的匠师造者,讲述他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感动和影响李兴钢的十二个建筑是哪些呢?

 

xc 14 1

 

一、紫禁城

设计建造时间:1416年-1420年
地点:中国 北京
体验时间:1990年

 

xc 10 2

 

 

zx1 1

 

这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建筑可以带来一种真切的打动,它就是紫禁城。还是在学生时代,我第一次参观故宫并不是采用通常由天安门一路走入的路径,当时的女友带我从后面的景山一路往上爬,穿过茂密植物的掩映,带点小气喘,站在山顶万春亭南望那一刻,眼前扑面而来的这样一幅奇景,当时眼泪几乎要流下来。我是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孩子,自己觉得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动感情的人,但当我看到这个画面的一刹那,有一种不再受控的感觉。就是这一片金灿灿、层叠叠、仿佛在无限延展的屋顶,和屋顶之间无数墙体、庭院、植物共同构成的恢弘空间,让我觉得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动,可以直达你的内心,无需任何解说。从此刻开始,我意识到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营造体系的伟大与独特性,基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和哲学。如此触动人心,我深信这一体系蕴含着持久的价值和生命力,值得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所在:究竟哪些是变化的、暂时的,哪些是持续的、长久的?

 

二、古罗马广场遗迹

设计建造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4世纪
地点:意大利 罗马
体验时间:1998年/2011年

 

 

zx1 1

zx1 1

 

1998年在法国进修期间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到欧洲各处参观那些以往在教科书或杂志上的经典建筑和城市。古罗马广场遗迹是我参观过的所有欧洲城市和建筑(不管是古典或现代)中最打动我的一处,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而是一片建筑废墟构成的空间。遗迹旁不断出现的罗马时代的那些建筑组群平面图非常吸引我,都是以基本几何完形构成各样的单体建筑与空间,但却以非常自由多端的方式进行群落的组合,大小尺度的丰富转换和空间开阖。这些经历长久历史变迁的遗迹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原有的格局,却早已褪掉了以前的装饰,暴露出原有的结构(拱券)和材料(红砖、混凝土和石材),日积月累,已经跟植物树木长在一起,加上为游人设置的金属护栏、踏板、阶梯等,变成另外一种建筑,就是废墟建筑。但它们就像在时间作用下沉淀多年的现当代建筑。遗迹的废墟感和强烈的现代感,构成极为丰富震撼的场域空间,历时性、纪念性和当代性同时兼备,具有持久感人的生命力,你感觉它会永远这样存在下去。古罗马废墟的游历对路易斯·康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他的建筑方向。

 

三、勒·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

设计建造时间:1928年-1931年
地点:法国 巴黎 普瓦西
体验时间:1998年/2010年

 

zx1 1

zx1 1

 

萨伏伊别墅大家都很熟悉,是柯布西耶早期的代表作,他以此确立了现代建筑的所谓经典法则: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水平长条窗、屋顶花园等。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这个由规则的“多米诺结构体系”所构成的建筑中,通过坡道的设置在内部引入一条立体化的漫步流线,可以从地面一直游行到屋顶,并与内部空间、屋顶庭院、周围花园等不断变化的景观体验结合在一起。坡道代替了传统欧洲房屋中的壁炉成为建筑的中心。萨伏伊是在我看来是自律而自由的建筑,最早体现出现代建筑中对人的运动的强调,空间感和时间感。像房间一样的屋顶和庭院,并提示出对风景的捕获。


四、路易斯·康:孟加拉国家议会大厦

设计建造时间:1962年-1983年
地点:孟加拉 达卡
体验时间:2003年

 

zx1 1

zx1 1

 

孟加拉国家议会大厦在康去世之后10多年才最后建成。康发现了“如何把古罗马废墟转变成现代建筑”,由此成就了他伟大的后半生。这个庞大复杂的房子是康将古罗马废墟转变成现代建筑的代表作,非常有“废墟感”,在印度和孟加拉战争期间被飞行员误以为废墟而避过了轰炸。实际上康是在设计一个一个独立完型的房间,很多小房间围绕着一个大房间,一层又一层。在此之前他总是要在设计之初首先思考“空间想要成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尺度“房间”——基本几何形体的精妙组合,庄严而诗意的结构和体量,卓越的光源照亮空间。秩序与自由、静谧与光明、精神性(纪念性)与物质性在此相会。


五、彼得·卒姆托:苏木维特格村小教堂

设计建造时间:1985年-1988年
地点:瑞士 格劳宾登
体验时间:2003年/2012年

 

zx1 1

zx1 1

 

当年(2003年我在瑞士工作期间)参观这个山村小教堂,颇费功夫,步行爬了三个多小时山路,快接近它的时候,远远望去,它夹杂在旁边沿山坡错落的瑞士木屋中,却没有想象中那种兀然独立的感觉,反而感觉它呆在那儿很合理,跟那些木屋很相似。教堂非常小,几十平米,很简单的叶子平面,宽的一头对着山谷,尖头对着道路,避开中轴从侧面开了一个小入口,木结构,非常精确的像船一样的结构、构造和细部,墙面覆盖的是木瓦,屋顶却是金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阳光和雨水作用下,南北两面墙上的木瓦会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北面发黑,南面棕褐。我认为卒姆托的建筑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木屋,一个是岩洞(如瓦尔斯浴室)——对应于树木与山体,是长期在瑞士山区生活和工作的卒姆托的最自然不过的选择,都是基于此地环境并可天然与之结合的人造居所。小教堂就是典型的木屋主题,当然卒姆托在向民间建造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妙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在他的建筑中总是感觉到一种建筑师基于场所的形式探寻,基于人的感受和体验的氛围营造,以及对形式、结构、材料的整合与精密而智慧的细部构造。


六、赫佐格与德默隆:Prada东京旗舰店

设计建造时间:2000年-2003年
地点:日本 东京
体验时间:2005年/2009年

 

zx1 1

zx1 1

 

Prada东京旗舰店的建筑体量看似朴拙但却是精确控制的结果,它的形体生成和内外空间安排(内部的筒状试衣间和外部主动退出的小广场),跟城市、环境、景观都有密切的对应关联。容纳竖向交通疏散、管井等服务功能的筒体作为主要支物,与外围结构和表皮一体的菱形钢网格,和水平楼板一起共同形成建筑的结构体系,体现出形式、结构、表皮与空间的高度一体化。后来的“鸟巢”其实也是相似的思路。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建筑师以材料(表面不同凸凹处理的玻璃)表达对特定都市氛围的呼应(时尚、流动、不确定),并做了大量样板的研发和实验。


七、寄畅园

设计建造时间:明嘉靖——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地点:中国 无锡
体验时间:2003年/2006年/2011年/2012年

 

zx1 1

zx1 1

 

无锡的寄畅园我曾经游过好几次。2003年开始系统性地体验和研究园林,受到董豫赣老师的很多影响。我很同意他的看法,寄畅园是所有江南园林里最好的一处。好在一种长久岁月积淀而成的静谧氛围,虽然也有很多游人,但好像都会被消化掉。一种身处自造的一个独立世界中的空间感受。中国园林在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中有着最突出的当代性,是中国人理想生活哲学的物质载体。童寯先生所说的园林三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在寄畅园中有充分表现。七星桥、八音涧独一无二。假山做惠山余脉堆叠,又因借锡山之景,使得寄畅园虽是个只有十五亩的不大之园,却让人感觉空间深远旷奥。庭廊和山林隔水面分别在东西两岸一线延伸,人工与自然对仗互成,充满时间感,空间感,生命感。


八、阿尔瓦罗·西扎: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

设计建造时间:1961年—1966年
地点:葡萄牙 波尔图
体验时间:2006年/2009年

 

zx1 1

zx1 1

 

位于海边公路旁边的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其实就是公共泳池所需要的更衣洗浴等设施。西扎用非常简洁巧妙的方式把它做成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漫游式的,对大海进行体验的建筑“装置”。一步步由喧杂的公路边下沉进入,大海先在视线上被遮挡,但始终能听见波涛的声音,然后再逐渐被提示展现出来,直到辽阔海面扑面而来。经由曲折的流线抵达令人难忘的终景,其实就是“曲折尽致”。附近的诺瓦茶室也有类似的思路。西扎完成这两个作品时才三十来岁,但是手法已经非常成熟。西扎曾受到很多人的影响,包括他的老师塔瓦拉、阿尔托、赖特、路斯等。西扎的建筑对场地特征总有充分的回应和加强,他的建筑中经常会在秩序中出现巧妙而合理的偶然性元素,给人惊奇感并让人心领神会。西扎的建筑总有一种静默气质——无需解说,源于自己。


九、安东尼奥·高迪:圣家族教堂

设计建造时间:1882年-今
地点:西班牙 巴塞罗那
体验时间:2007年/2009年/2012年

 

zx1 1

zx1 1

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它的形式、结构、空间、光线、材质乃至色彩和建造的高度统一,它们背后隐藏着高迪式的高超、精密的几何和建造逻辑,是一种接近上帝的人工造物。在圣家族教堂之前,高迪还设计了位于巴塞郊外的纺织学院教堂,是圣家族的实验和预演,可惜只建成了底座部分。高迪的建筑具有绝然不同的气质,甚至令人感到与自然造物的相似与靠近,达到一种高迪式的精神性。高迪是把人工的“自成”发展到极致的建筑天才。


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东塔里埃森

设计建造时间:1911年-1959年
地点:美国 威斯康星
体验时间:2012年

 

zx1 1

zx1 1

赖特在我心里非常有地位,我学生时代第一个喜欢、研究并模仿的建筑师就是赖特,他的作品中有强烈的东方气质,这源于他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和日本庭院及建筑的影响。东塔里埃森的路径、景观、尺度、室内空间、材料、细部、家具等营造都非常精妙,是草原住宅、流动空间、漫步建筑等赖特设计哲学的集大成体现。在我看来,它也是一个如何将东方庭院转化为现代建筑的范例。


十一、路易斯·康:萨尔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设计建造时间:1959年-1967年
地点:美国 加利福尼亚
体验时间:2012年

zx1 1

zx1 1

 

康在萨尔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这个房子中实现了再次突破。虽然康说,“建筑就是自然所不能创造的东西”,但当他听从巴拉干建议,将苍翠庭院中的白杨树取消,变成一个太阳轴线下、由中心水道引导直通向太平洋的“石头广场”后,大海和天空成为建筑及其空间的不可或缺,成为最动人的绝响。萨尔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是康的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也是我所体验过的所有欧美建筑师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现代建筑。在我看来,它让康这位建筑诗哲从以人工造作而“自成”转化达到人工与自然的“互成”。


十二、刘家琨: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设计建造时间:2001年-2003年
地点:成都 郫县
体验时间:2004年/2014年

 

zx1 1

zx1 1

十年后再次造访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重新感受那些早已熟知但仍可深切体验到的内容,诸如路径的引导性、植物和环境的利用、文学的倒叙手法,与建筑空间的安排和人的体验相结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感,充满智慧的材料和建造手段将诗意与现实同时呈现,等等。除此之外,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个房子在十多年后,在时间作用下,通过与自然的媾合,绿苔水渍侵蚀包浆,已经成为半自然、半人工之物,那些林木植物和这个人造物之间不再有那么大的区分,就像是土地里自然生长的一个东西,它还可以更加长久地如此生长存在下去。我如此深切地感到,时间和自然可以赋予一个好建筑真正可延续的生命之感,只有那些真正的建筑,才能经历长久的时光和自然的媾和而愈发散发出魅力。家琨的这个房子很有他自身的气质,平静、拙朴、智慧但并不浅白直露,默然存在而无须解说,是我看过最好的中国当代建筑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源自讲座PPT,由李兴钢提供。转载请在后台联系有方新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建筑讲座
彼得·卒姆托
李兴钢
行走中的建筑学
路易斯·康
阿尔瓦罗·西扎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