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肖潇(上)、碳普洱(下)
设计单位 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浙江德清
建设时间 2017—2020
建筑面积 681平方米
撰文 王方戟、董晓、袁烨
△ 摄制:博风建筑
发源于天目山的合溪沿着山脉中的山谷由西北流向西南,最后注入1964年建成的对河口水库。溪水流经的狭窄山谷从杨湾村开始放宽,形成下游谷中狭长的农田带。1980年代建成的山间公路递筏线,溯流而上并在杨家山翻过山脉,将山脉两边的德清与安吉连接起来。它同时也将散布在山谷中的小山村串接了起来。从背靠西面岩山和东面高阳山山坳的杨湾村向南望去,是屋脊山和平顶山山廓景色。
田畈里是这座山村中的一家由原有村舍拆建而成的小旅舍。与大多数依山而建的村舍不同,有6间客房的田畈里坐落在田地之中,场地周围很空旷。
△ “田畈里”所在的杨湾村 摄影:肖潇(上)、董晓(下)
在田中央起楼让人首先想到的与其说是造一座孤立的房子,倒不如是如何可以创造出远近的风景在人眼前逐渐展开的一处处场所。在这座建筑中,这样的场所由地面逐渐抬升的院内场地、附着在场地上的小径、嵌于建筑体量旁的坡道、将小径与坡道连接起来的小桥、贯穿进建筑内部的大坡、被棚子覆盖着的廊道、屋顶的观景平台等组成。它们逐一连接形成了一条围绕着建筑的“环线”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随着位置及高度的不断改变,人在这些场所见的风景从小院及院中的小景过渡到俯瞰的邻家农宅瓦屋面;从院外的田园风光及村路,转换到不远处丛林下流淌着的合溪;从山脚下的寻常山村再放眼远望,看到山谷周边的重峦叠嶂。
△ 摄影:肖潇(上)、黄杨(下)
△ 总平面 ©博风建筑
那这条环线跟建筑旅舍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要了解这一点,先要对建筑的内部逻辑加以说明。按照当地的规范,这座在原有民宅基地上新建的旅舍占地不能超过150平方米,限高12米。在此规范限制之下,为了有效利用层高资源,建筑被分成东西两个体块,两个体块的楼板以错层方式布置,以形成不同层高的空间并使它们发挥不同的功用,这是建筑的内部逻辑。
东块部分底层层高3.9米,这处建筑中最高敞的空间中设置的是接待、餐厅及娱乐等公共性最强的功能。其上有两层共4套客房。建筑西块的底层层高2.5米,这里布置厨房及后勤用房。其二层为带有儿童活动区的多功能室,三层为2套客房,顶层有1间茶室。
△ 摄影:碳普洱
△ 空间策略 ©博风建筑
环线让人在移动中欣赏建筑外近处及远处的风景,但它也对客房的外墙形成了遮挡。错层的布局让客房与环线坡道之间形成了一种随机的关系。为了既接纳环线又使客房获得合宜的采光及采景条件,每间都采用了不同的布置方式。
以一号及三号客房为例,一号客房位于大堂上方南部2楼,坡道从它南面之外的上部穿过,绕到东面后继续上升。为保证室内的私密性,采光及采景的开口被设置在坡道之下。南面是这间客房的主要采光及采景面。这里坡道下空间最低点净高1.55米,最高点净高1.95米。成人难以直立的低处放置浴缸,在这里泡澡时不但可以欣赏到远处的风景,也因空间低矮的尺度而产生一种亲密之感。坡道下高的空间为一个L形的转角阳台,转角开口让室内可以攫取到更多的外部景色。三号客房位于西部体块的南面。坡道从西面转至南面。在南面,坡道的高点接近房间内楼板标高,这让客房室内直接面对这条公共通道。以一个阳台做过渡,这间客房可以直接与坡道相联。它同时可以从东西两个体量之间的楼梯处进入。有两个通道,并能与半公共空间直接接通成了这间客房的主要特征。需要完全私密感的卧室部分则被放置在坡道之上的空间中,并以跃层的方式与下层的活动空间联结在一起。
每间客房都像一号及三号客房那样采用了与自身位置相适应的不同的处理方式。每间客房都与其外的环线纠缠在一起,并通过反复调整,在挣脱其束缚、争取功能合理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内部的特征。环线也通过这样的纠缠与建筑的内部系统建立了空间及功能的关系。
△ 环绕建筑的坡道 摄影:肖潇
建筑内东西两个体块之间是相互脱离的,其间有2米宽的空腔。在由客房围合的关系中,在普通层高房间尺度的对比之下,这个空腔在实际体验中显得格外庞大,并给进入这里的人一种意外的感觉。它的尺度成了内部空间关系的重要参照。这个空腔同时也是部分垂直交通楼梯所在的空间,相当于扩大的楼梯间。建筑环线系统除了环绕建筑周围之外,其中一部分也以2米宽大坡道的形式从空腔中穿过。建筑中的垂直交通因这个大坡道的存在而被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下部借道空腔之外,从西部体块内升起并接到坡道。其中部直接借用大坡道。其上部架设在坡道上空。
楼梯与坡道重叠的部分,让环线获得了与室内各个房间之间的便捷联通的可能。楼梯最高处再一次与环线接通,为环线增加了一条通往客房的捷径。环线与楼梯之间的混合及相互间的接口,使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使用楼梯或坡道的不同片段。诸多的组合关系,让两个系统产生出更为丰富的体验。楼梯被分为三段本为避开坡道,它被分段后却也减轻了上下楼梯时的乏味感。坡道及楼梯的混合,形成了空间及体验上的交错关系,让环线系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建筑内部空腔 摄影:董晓(上)、碳普洱(下)
乡间旅舍,只有有限的空间资源,为了景观及使用的便利性,将主要的公共部分放置在底层,将客房叠置在上部。底层场地直接联系,便于接待及进出。上部相对私密,并可以争取尽量好的景观资源。这样的空间格局,具有合理性。但是这个布局中,远处的景色势必很难在主要公共区域中一览无余。主要公共区域是使用建筑的人共享,是建筑中给人体验最强的场所。虽然这座建筑处于农田中央,但是希望人在建筑公共区域中可以自由地欣赏由近及远不同层次的景色,这又是设计时对于空间结构的强烈欲望。环线的考虑是从这样一个纯欲望角度出发的。但是如何使它成为主要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进而成为整座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一个孤立的意外叠加物、一个需要尽量高效使用空间的小建筑中一处仅为体验而存在的冗余空间,便成了这个设计的主要命题。
△ 底层公共区域 摄影:碳普洱(上)肖潇(中、下)
两个方面的设计是完成命题的主要手法。楼梯不仅是功能性空间,经过尺度及空间关联经营的楼梯也可以被视为主要空间的一部分。第一个手法是利用楼梯的通达及公共特征,将它跟环线连接在一起,部分地方进行合并。东西两个体量之间相对尺度较大的空隙,又强调了楼梯+环线组合的公共感。联通加尺度调节,使环线与主要公共空间连贯起来,让它同时成了主要公共空间的系统的一个部分。
第二个手法就是前述的,在环线从客房立面外经过的地方,就事论事地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的处理让偶然关系给内部带来性格。每间客房与环线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也使沿环线的空间具有了更多细节。这样的处理使环线在功能层面融入了整体建筑,同时使功能本身得以突破因功能合理性要求而成为的类型。
△ 一号客房 摄影:肖潇(上)、董晓(下)
△ 二号客房 摄影:肖潇
△ 三号客房 摄影:肖潇
△ 四号客房 摄影:肖潇
△ 五号客房 摄影:肖潇
△ 六号客房 摄影:肖潇
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结构的欲望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推导得到,但它们却常常显而易见并能获得共鸣。空间结构是将不同空间组织起来的系统,它是指空间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也包含了空间组织与结构等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对于大多数建筑的设计来说,它是需首要进行处理的事情。将这方面的欲望过于直白地转化成空间形态往往很难将各个设计要素有效组织起来,因而很难使建筑完全成立。
一种简单的方式是利用冗余空间来承载这种欲望,并将冗余部分与另一套发挥功能作用的系统并存,以此获得预期的空间效果。这种通过降低建筑使用效率换取效果的做法需要更多的空间资源,并非对每个项目都适合。
另一种方法是接受一个先验的合理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往往表现为一个成熟的平面格局,再在这个格局中选取局部进行与欲望相关的空间刻画。这么做对于欲望的呈现虽然只出现在局部,也很难让合理性关系与欲望索求有效融合并获得整体性,但由于其效果符合媒体时代片段化报道及接收的传递方式,因而成为较为流行的设计方式。建筑设计成果之终点必然包含了使用的合理性,但合理性必须是设计起点吗?或者说以成熟的平面类型为起点的设计,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合理呢?
△ 屋顶空间 摄影:碳普洱(上、中)、肖潇(下)
△ 田畈里的“田畈里” 摄影:肖潇
在田畈里的建筑设计中,环线作为空间结构的欲望投射在设计中之后被不断地变形及修正,通过这些操作被合理化。经过这个过程,它得以融入由功能性等要求组合起来的建筑体。建筑中的其他要素,比如客房或公共接待、娱乐等区域的空间组织也因环线的扰动而得到了相应调整。在由欲望带来的空间结构与为了使用合理性而存在的空间结构相互碰撞之后形成的新的聚合体中,两个空间结构既非各自为政,也非面目难辨。这种双线索甚至多线索之间既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中间状态很难说是新的类型,但是新的组织关系。由于空间结构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组织关系,在这个层面上形成的关系更容易从总体延续到设计的各个角落,使设计的基本概念影响到建筑设计中更多的层面。建筑学追求的不仅是静态的视觉图像,也需要将效率、技术及总体体验纠集进来并形成综合关系。将欲望容纳进来的多系统纠缠操作,因此可被视为有效的设计方式。
实际体验中环线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田畈里跟周围场地的连续。在环线向上行走,山谷周围连绵的山峰不间断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山谷的全景让人深感自己浸没于更大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对于建筑物的想象也会因此比实际的尺寸更大。这份对环境及环境之中建筑的整体认识,比仅仅欣赏一座房子的形象或仅对内部空间及细节的体验更具吸引力。相比实现了一处合理的居所,这能给人留下更长久深刻的印象。这也许就是这个设计中的“欲望”带给这座建筑的最大回馈吧。
△ 一层平面图 ©博风建筑
△ 二层平面图 ©博风建筑
△ 三层平面图 ©博风建筑
△ 四层平面图 ©博风建筑
△ 纵剖面图(沿空腔) ©博风建筑
△ 横剖面图 ©博风建筑
图纸注释:
1 大堂;2 房东房间;3 管理用房;4 厨房 ;5 多功能厅;
6 一号客房;7 二号客房;8 三号客房;9 四号客房;10 五号客房;
11 六号客房;12 茶室;13 室外平台;14 地下室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师:董晓,王方戟,肖潇
地点:浙江德清
设计:2017年
竣工:2020年
业主:田畈里民宿
设计团队:袁烨,王梓童,杨剑飞
施工管理:方昱
结构设计:高戈
基地面积:1335平方米
建筑面积:681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钢结构(局部)
本文原文发表于:《建筑学报》2021年1月:欲望的合理化——山村旅社“田畈里”建筑设计
本文由博风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有方视频 |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国际招标 – 场地视频
下一篇:英国曼彻斯特拟建“高线”,将百年工业遗址改造为城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