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方“建筑师在做什么”第121个采访。
朱锫,朱锫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在他看来,建造的完工,只是完成了建筑的一部分,最终需要靠使用者和活动的注入来填满。他最近的项目都在侧重探讨当代和传统、艺术和地域的关系,也在不断强化“自然建筑”的理念——这是基于气候、自然环境、传统等因素影响的建筑类型。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朱锫: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大理现代美术馆,寿县文化艺术中心,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这几个项目均在施工中。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朱锫:相比于以往,最近的项目都在侧重探讨当代和传统、艺术和地域的关系,同时也在进行一些关于当地的建造材料和建构方式的实验。
有方:去项目现场的频率如何?现场一般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朱锫:有空就转转。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观念和设计如何被完整地贯彻到建造和使用当中。 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各方,因各种原因,往往会导致建造标准大打折扣。 建造的完工,只是建筑完成的一部分,建筑的最终完成还需要人的使用及活动的注入,靠使用者和后人的想象力来实现。就像中国的传统绘画,依靠后人和阅读者来完成。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朱锫:如何解决当代与传统的关系。 建筑需要创造新经验,但同时也需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之中。既陌生,又熟悉。既有根,又有新经验,捕捉在新与旧,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想象力。
如同我们事务所的理念 —— 自然建筑 —— 这是受气候、地理以及环境塑造的建筑。 自然有特殊性,最终可以塑造人的生活方式,也会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同时也会塑造一种建筑。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朱锫:行业现在处于疲软的状态, 其实也是机会——给了建筑师反思的机会。我们相继在柏林Aedes、巴黎、哈佛大学等地参加展览,帮助我们不停探索与反思。 这也让我们在项目上也可以更加专注,深入地探索更有实验性与挑战性的项目。
有方:在过往的设计实践中,哪些经历(或事件)是关键节点?对个人有哪些改变?
朱锫:在2005年到2007年期间,在西方学习工作十年之后,我回到国内,开始了东华门酒店、蔡国强四合院、西四北四合院实验性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熟悉的文化,传统,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受古根海姆基金会邀请设计阿布达比古根汉姆艺术馆和北京古根汉姆博物馆,有幸与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合作,开始思考当代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在2012年至今,往返于大理和北京之间,设计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大理现代美术馆等项目,在边远的自然环境中做设计,重新思考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在自己所执教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Studio提出“自然建筑”的课题。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简单阐述理由。
朱锫:最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陶瓷、考古方面的书籍。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朱锫:柏林 — 梅里达 — 哈佛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有方: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朱锫:柯布。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朱锫:柯布对我的启发,源于他在创造新经验的同时,对地域性进行的原始、艺术的阐释。建筑中充满了浪漫与想象力。康的房子朴素,简单,安静。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最有兴趣,为什么?
朱锫:当时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建筑史。通过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朱锫:中国城镇化的话题。中国乡村的城镇化推广必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然乡村”或者“美丽乡村”的概念。 在提高乡村生活质量的同时,应该保留原有乡村原本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强调原本的地域性文化的延续。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朱锫:旅行,绘画。
建筑师简介:
朱锫
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2005年创建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被美国赫芬顿邮报选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 被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杂志授予“全球设计先锋奖”, 被英国 Wallpaper杂志授予“库瓦西耶设计奖“, 获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曾任著名欧洲“密斯凡德罗奖建筑奖“评委。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执教于清华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新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设计与不设计:从两个楼梯看伦敦旧工业建筑的活化策略 | 有方旅行基金获奖人手记02
下一篇:力学之美,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