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别墅
Fallingwater
建筑设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成时间:主楼完成于1938年,客舍完成于1939年
项目地点: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州,美国
流水别墅的业主考夫曼(Edgar J. Kaufmann)是一个匹兹堡的商人和鉴赏家,他的儿子小考夫曼曾在塔里埃森短期学习。考夫曼考虑委托赖特为他们在匹兹堡附近的熊跑溪林地设计一个休闲寓所,并能满足他们时常宴客的需求。考夫曼夫妇考察了赖特的东塔里埃森后,希望自宅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选址是考夫曼一家非常喜欢的一片森林中的家族企业露营地,但在建筑具体方位的选择上,与考夫曼最初的设想有所出入。他原本希望选址在溪水的南岸,可以在房间里仰观瀑布。赖特说服了他,他的设计不是让他们简单地观看瀑布,而是希望他们“与瀑布共生存”。他曾多次考察场地,仔细考量场地的细节和特色,并将之灵活地与设计结合在一起。场地中的一块大石头被充当作壁炉的用材,散落的悬崖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成为新砌筑的石墙的一部分。溪水成为了建筑的天然泳池,在房间中,可以听到小瀑布的潺潺水声。
流水别墅看上去就像是从石头中长出来的房子,一年四季各有其美。
打定主意将建筑架在溪水之上,赖特需要解决场地较为局促与住宅需要大面积的起居和卧室之间的矛盾。
设计从两个方向上去延展:在垂直方向上增加层高,以增加建筑面积和房间的数量;在水平方向上加深出挑,以增加起居活动的面积。流水别墅靠近悬崖的一侧与基础紧紧咬合,而在另外三个方向上,则通过水平悬挑向环境中拓展。强烈的水平和垂直的线条感,成为流水别墅的一个重要特点。
出挑的平台使用的悬臂梁,让业主考夫曼非常担心,他曾邀请结构工程顾问来测评并希望增加钢梁,但被赖特激烈地否决了。在悬臂梁的楼板上,赖特使用了倒置的T形梁,将其整合到一个整体的混凝土板中,以增强抗压强度。
建筑在用材上使用的是当地现场开采的砂岩。墙体是不平整的砂岩层层累积起来,使墙体的表面如同采石场里石头的原始状态。室内铺地也是表面凹凸不平的石材,经过打蜡处理,从起居空间向室外延展。
为了石材连续的视觉感受不被玻璃窗框打断,赖特在构造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在玻璃和石材交接的地方并没有使用金属窗框,而是将玻璃和窗的横档固定在预先设计好的石材的凹槽里。因此,大面积的开窗和转角窗带来了室内外视线的贯通,石材墙面的肌理与连续性极大地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流水别墅建成后不久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赖特也凭借他在这两年的几个设计重新回到了美国顶尖建筑师的行列。1938年,考夫曼又邀请赖特在山崖上方设计一栋宾客楼,以供不断来此参观、赴宴的宾客使用。新建的宾客楼,通过沿山坡而上的弧形连廊与流水别墅相连。1963年,考夫曼家把整个房产捐给了西宾夕法尼亚环境保护委员会。
赖特的名言“上帝在自然中显现”是唯一神教教义在建筑中的集中展现,他以“有机建筑”来定义人类居所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流水别墅就是这种观念的集中表达。作为赖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流水别墅被美国建筑师协会特别认定为赖特对美国文化做出贡献的17座文化建筑之一,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住宅。
参考资料:
上帝在自然中显现:赖特的建筑世界,有方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谢英俊:房屋工业化新思维 | 有方讲座39场实录
下一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华人劳工纪念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威海市建筑设计院